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夏季學院:第十一單元:藝術的形式要素與原理

親愛的同學們~ 

請注意!!
由於課程的更動,所以沒有第九單元和第十單元~

以下是第十一單元的ptt講義,請大家下載吧~~
有關討論主題的回應 請留言在本頁面最下緣的「有話要說」!
若發生檔案有問題,或是看不到檔案的
務必要留言~我會趕緊處理!(函豫助教)


 一、課程講義


    、閱讀文本

    3 則留言:

    1. 看畫就可以大概看出作者的心情和心態
      如果他的畫使我們焦躁不舒服
      那他的生活肯定不好過
      前陣子看了莫內的畫展
      發現他早期的作品都是走偏淺色系的圖案
      然後都是走風景圖片
      而且會有實體空間的那種感覺
      很舒服 甚至還會有感覺風再吹的感覺
      但是晚年就不一樣了
      晚年的畫都是走暗色系
      而漸層越來越暗 會讓看的人也有種
      悶悶的感覺 你彷彿可以感覺
      畫家在畫畫時候你內心跟他觸碰的感受
      是很孤獨的 不像早年的快樂 開心
      雖然他的生命已經隨著時間流逝了
      但是他的心情卻是深深刻刻的被刻印在
      他所遺留的畫上面
      台藝大 黃于庭

      回覆刪除
    2. 同意樓上同學說的: 看畫就可以大概看出作者的心情及心態
      除了用色、主題上的差別外,筆法上亦會受心情所影響
      另一個很有名的例子就是畢卡索,他的「時期」區隔多與其情緒有關
      在西班牙內戰期間,畢卡索之作品也具有反戰意識,
      如格爾尼卡等

      除此之外,我也認為藝術品的要素與組成亦會受時代影響
      例如在20世紀初期,
      無論是時裝界或藝術圈皆歷經了華麗的消逝
      人們在第一次戰後漸漸從奢華的風格走向儉樸
      對稱與平衡不再像從前一樣廣為藝術家常用
      對比則是愈來愈常出現

      藝術的多變性讓我們學會尊重
      這也是我喜歡藝術的地方

      台大工管  蔡家薇

      回覆刪除
    3. 我覺得藝術的形式要素對我的影響很大,因為先前對藝術感知的能力僅止於"直覺",但學習藝術的形式要素後讓我試著理解、分析,更深一層地了解藝術家創作時的心態與想法,像先前同學提過的色彩、對比、平衡等。

      台大法律 廖堃安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