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11日 星期四

*課堂補充(最後一篇了...)*

沒想到時間過得這麼快~~
竟然要發最後一篇課堂補充了.....
雖然現在助教我有點鼻酸~
但是還是請大家先來看看補充吧!



  • Jackson Pollock 
“On the floor I am more at ease, I feel nearer, more a part of the painting, since this way I can walk around in it, work from the four sides and be literally ‘in’ the painting.”Jackson Pollock, 1947




1947年,Jackson Pollock開始採用Drip(滴)、Pour(流)或Spatter(灑)
這些作畫方式,
完全揚棄了畫板與筆刷。
他將巨幅畫布鋪於地表,用畫筆將顏料噴灑其上,筆刷從頭至尾與畫布毫無接觸。
他利用手腕與身體的律動作畫,連地心引力、畫布吸收顏料的方式,也自然成為創作的一環。
由於身體能自由地移動四周,作品不再擁有上下左右的視覺限制,每一面都可以是另一面。
這些全然抽象的作品徹底顛覆了美國大眾對於藝術的傳統認知。
以Jackson Pollock自己的說法,當他作畫時,他完全忘卻了自身的存在,
進入到某種難以言述的時空裡(Groove or Zone)。他覺得自己站在畫作裡頭跳舞。

不論顏色、層次或構圖。換言之,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不要的是什麼。
當概念決定,他便讓自己與作品融為一體,讓直覺引領著身體移動。
他宣稱這種創作哲學為”No Limits, Just Edges”。

雖然這一階段的畫作很像隨機事件的偶然發生,似乎所有的佈局與結構都是當下才決定的
且作畫前他從不擬草稿或底圖。Jackson Pollock卻否認了意外的存在。
對他來說,每當創作一幅作品之前,腦中已想好大致方向
不論顏色、層次或構圖~~換言之,他清楚地知道自己要的是什麼,不要的是什麼。
當概念決定,他便讓自己與作品融為一體,讓直覺引領著身體移動。
他宣稱這種創作哲學為”No Limits, Just Edges”。
                                                                               以上節錄自http://pulp.bluecircus.net/archives/008475.html





Jackson Pollock 51   本尊作畫




Pollock (2000) 

2000年出了一部電影,主角和本尊根本長一樣吧!!!!!(這純粹是助教心聲~~和Frida一樣) 

以下是當年電影預告,有興趣的同學可以找來看喔

  
  • I will Survive
      


  •  Hung Liu  
          想必大家今天一定對這幅作品很有印象!
          因此,我找了一些相關連結給大家~

Virgin,1995







  • Artist of the Week 1 - Hung Liu

 


以上是最後一篇的課堂補充
除了請各位同學就請多多參考之外

也謝謝大家的回應~
讓我自己也補充得很開心!
謝謝你們~
                                                                  函豫助教
                

1 則留言:

  1. 我個人非常喜歡老師在課堂上所舉的
    福晉的作品,這讓我覺得藝術是很有力量的,
    而且透過更潛層且難以變動的視覺符號或象徵,傳遞特定的訊息!

    不過,我在回覆時,也思及這樣的力量或許也有其主觀的立場所在,
    所以藝術也很政治,不過,去猜測創作者的立場,
    對於藝術欣賞是否有幫助也是我最近正在思考的問題?
    (一步步推導的思考路徑不知道有沒有問題...)

    臺大歷史 陳郁婷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