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4日 星期日

*課堂補充*

這次的課堂補充
我覺得可以討論的議題非常有趣
到底我們追求的是甚麼?
為什麼同樣一本書,同樣是一杯咖啡
只是場域與品牌的差異
卻讓人產生了不同的感受
還是品牌塑造出來的形象
促使消費者「想要」帶給他人
如品牌形象一般的感受呢?

以下的補充稍微凌亂了些
因為是助教跟課時,以老師所舉的例子
再去找來的~~所以大多以圖片居多~
所以如果真的有想繼續深入探討的想法
除了可以自己再去尋找之外
也歡迎一起留言討論喔!!!



相關新聞:

這一屆奧斯卡女星脖子上真的都沒有佩戴鑽石項鏈~~~
左起:Nicole Kidman / Kate Blanchett / Reese Witherspoon / Gwyneth Paltrow














   老師課堂上所說的大挖背禮服
鑽石項鏈往後戴的形象應該就是指這張

Nicole Kidman為Chanel no.5拍的廣告圖片,造型十分經典
連廣告也讓人印象深刻








誠品書店加上STARBUCKS二合一!!!!!
這樣天天都來這裡喝咖啡看書,我會變得比較有氣質嗎??

               




相關新聞:大S炒紅嬌蕉包 涉侵權愛馬仕提告



一個是HERMES,一個是BANANE
(嬌蕉包)
從logo概念到包包的相似度
你們覺得呢??


                              



                    
老師說的金柑糖~這樣一大罐的包裝是80元~
(就我找的這張圖片,他們網站賣的價錢~)


不過當金柑糖到了「小綿羊」這裡......
會變成多少價錢就很難說了.......

                   





以上的課堂補充,提供大家思考
也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喔~~
                                                                    
                                                                                                    函豫助教

8 則留言:

  1. 上次上課講到了行銷與包裝,我就想到我看到的一本書。
    這是皇冠小說《離魂香》,主要就是以香水作為主軸。

    香味,也是一種藝術。

    而香水,我覺得是結合老師所說的內容中的典型例子。
    香水,不能看不能摸,對大家來說就是香香的。
    但是,故事的主角就結合了"故事",來刺激買氣。
    如果我只告訴你,這瓶香水的前香中香後香,你可能沒有興趣。
    可當我告訴你,這瓶香水是某名人的香水配方,也許...?
    我還滿喜歡這本書的,大家可以找來看看喔。



    然後話題小小的岔開,有時候會真的覺得。
    我們花的錢,應該都是在包裝和氣氛上。

    雖然有時候會覺得外表於內容物不符,但是有時我們還是掏錢買。
    因為剛好是我們缺乏的,我們可能需要的。
    (不過有時候真的差太多...)

    而這又必須要考慮到,每個人的不同的偏好了。



    台大政治國關 葉雅萍

    回覆刪除
  2. 謝謝助教的補充 =D

    對於這兩堂課老師講的內容
    將藝術與生活或工藝等結合
    的確會為平凡無奇的生活帶來愉悅
    另外老師說這些產品因為單價較高
    除了像名牌這類可以顯示身分地位之外
    也可以讓使用者更珍惜所擁有的
    這個論點我有九分同意
    而這一分不同意則是因為
    這樣的風氣常會有過度包裝的問題
    以前的金柑糖(我第一次知道這叫金柑糖 XD)沒有包裝
    而如今像小綿羊這種商店雖然以包裝提高了糖果的價值
    但以另一個角度來想
    這些多出來的包裝確實對環境有不好的影響
    所以這兩者該如何權衡
    真的值得我們好好思考

    師大生科一 李筠茱

    回覆刪除
  3. 精緻化固然有它的好處,但我想到這樣的話會面臨一個問題:認同感與回憶的崩壞。
    以金柑糖為例,現在鄉下地方某些雜貨店仍有在販售這種糖果,對很多老一輩的人或我們的父母而言,這種糖在他們兒時是很不容易吃到的,當時的價格在現今看來也沒什麼,但是對他們來說能吃到一顆就很滿足了,這就形成他們回憶中無法抹滅的的一環。然而時值進步的現代,要吃到這種糖果又有何難?隨便進一家雜貨店都能買到好幾十顆,若是精緻化雖然能將這種糖果的價值提高,但同時它的價格也跟著提高,難道我們還要再經歷一次連這種糖果都捨不得買來吃的窘境嗎?同樣的一顆糖果,滿滿一罐裝的與精美包裝的,我想大部分人應該都會覺得後者比較有價值而買,但是就抹殺掉了這種糖過去帶給人們心中的那份認同感。現代化的趨勢下勢必會要捨棄過去的包裝,但是新舊包裝間所能帶給人的認同感是不同的。

    回覆刪除
  4. 覺得前面幾位同學說的都很有道理

    雖然適度的包裝和美化可以增加生活中的樂趣
    增加產品的附加價值
    但是過度的包裝則又造成另一種資源的浪費
    由現在很多市面上的禮盒和糖果一層又一層的盒子和包裝紙可以看出來
    質感增加時相對的使用大量的塑膠袋或紙
    造成更多的垃圾產生(我相信大部分人都不會保留包裝紙)

    另外也助長了一種追求過度的奢華
    向老師提到的
    有錢人爭相擁有特別的物品
    而買下自己不需要的東西

    所以雖然文創產業是一個相當擁有潛力的產業
    但是在增加愉悅感和使用上的平衡也是很重要的

    台灣大學 森林系曾學瑜

    回覆刪除
  5. 為了要吸引消費者的目光以及提升購買的慾望
    產品供應者會用心與消費者以及這個社會互動、對話
    這樣的用心,也就是包裝、行銷、設計等,需要成本
    然後成本就會反映在商品的價格上
    消費者要花更高的代價去換取商品

    這樣的過程 我感覺是正面的 :)

    這樣的趨勢
    使得商品愈來愈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實用性提升 減少浪費的機率
    再者,商品的價值提高
    消費者對商品會比較珍惜(如老師上課所說)
    生產者在進行生產活動的時候
    也會小心斟酌評估
    因為生產的成本提高
    生產者必須審慎評估產品的銷售性
    除此之外,經過設計的產品
    能夠帶動生活美學的實踐
    人們會愈來愈具有美學的鑑賞力

    至於過度包裝所造成的環境問題
    我覺得還是要靠消費者去改變
    生產者要生產什麼樣的商品
    是跟著消費者的消費習性而改變
    如果環境保育逐漸成為消費者購物的考量
    那麼產品就會愈來愈符合這個趨勢
    提供環保的訴求與相關概念

    現今當紅的產品
    靠著品牌形象的建立而擄獲消費者的心
    反映出來的其實是消費者的需求
    表示消費者在意的是商品的獨特性、象徵性
    環保議題是次要的考量
    這樣子生產者就沒有動力去創造綠色商品
    就算生產了 也必須把高成本反映在標價上

    而消費者要如何擁有綠色消費的概念呢
    我想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

    台大國企 李維軒

    回覆刪除
  6. 就像第79屆奧斯卡的血鑽石效應影響許多紅毯女星拒戴鑽鍊
    一樣,大環境的變化真的會衝擊許多觀感和想法,所以我覺得許多包裝與行銷的過分應該是可以被大眾給矯正的,可惜大多數人都習慣暴露在過度的包裝下,使得整個環境還是很媚俗與討好觀眾。從血鑽石效應可看出,反思與檢討往往都只是一時的,過不久又被大家忘記。


    台大政治公行 吳毓文

    回覆刪除
  7. 我個人覺得產品精緻化的結果有利有弊耶!在某種程度上,身為消費者的我們,的確會覺得:「啊,真是騙錢!」但是,換個角度想,有時候我們是不是也會甘願被騙!?多花點荷包,目的就是為了圖一種愉快、精緻的感覺(或許女生比較容易這樣!?我不知道XD)
    和前面國企系的同學一樣,對於這樣的趨勢,我也可以說是樂觀其成,在平常的生活裡,藉由購買一些創意設計的產品,的確可以間接的培養自身的美學素質與鑑賞品味。只是不得不承認,這樣的確會存在一個問題:拜金名牌和品味本身是否就會被畫上等號?一定要購買名牌才有品味!?而這點,在現代社會裡似乎已經成為一種歪斜的現象了!

    台大歷史 譚羽茹

    回覆刪除
  8. 台大經濟 謝宜庭2011年7月30日 晚上10:07

    其實一罐80元的金柑糖和菓風小舖的糖果比起來,我還是會選擇把糖果包裝的美美的菓風,除了老師提到吃的時候會比較珍惜的原因外,我覺得我們是花錢在買心情的包裝,就算我今天不是為了買糖果,去菓風逛逛看看各式各樣被包裝得很有創意的糖果也很開心,同樣的,收到禮物的人也會比起收到一罐80元的糖果還開心,可以看出送禮人的誠意。

    至於這麼注重包裝是否會流於浪費或不環保,我覺得這是消費者心態的問題,第一,兩個相同的東西,我們會比較珍惜看起來美美的、要價也比較高的商品,這是無庸置疑的。就像吃到飽和精緻西餐一樣,有時候我們要的會比我們所需的還多,無形中形成不必要的浪費,那何不提高單價,讓人們只消費自己確實需要的份量並且更懂得珍惜呢?第二,現在很流行廢物再利用的觀念,拆下來的包裝再丟入垃圾桶之前,可以想想是否能在別的地方再度利用、美化環境,畢竟日本有名的浮世繪一開始也只是包裝紙而已,但對於對生活中的事物具有敏銳的觀察力和審美眼光的人來說,這就是一門令人驚艷的藝術=)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