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20日 星期三

夏季學院:第三單元:藝術鑑賞

親愛的各位同學
不好意思~這次晚了一點放上檔案
有關討論主題的回應
請留言在本頁面最下緣的「有話要說」喔!!!
如果有檔案有問題,或是看不到檔案的
請一定要留言~我會趕緊處理!函豫助教)


一、課程講義


二、閱讀文章
       【李宜修/  屏東教育大學學報-人文學報  第三十六期  2011年3月】



四、討論主題 
  •       目前臺灣拍攝哪種題材的偶像劇會受到歡迎??演員?

9 則留言:

  1. 初次留言,我就來小小貢獻一下我的專業吧。
    在戲劇的領域也有所謂的移情與疏離,前者最有名的是俄國劇作家史坦尼斯拉夫斯基,他講求戲一定要讓觀眾有移情作用,所以他的戲是寫實易懂的,同時他訓練演員時的「方法演技」,是目前歐美演員的主流演法,我們演戲時講求真實自然或許也是無形之中受到他的影響,有興趣可以閱讀他的自傳《我的藝術生活》或是另一本《演員的自我修養》;後者則是德國劇作家布萊希特,他提出的史詩劇場理論講求疏離作用,也就是不讓觀眾有移情作用,藉由在戲中穿插與戲無關的橋段,或是令人無法看懂的段落,讓觀眾無法看懂而不會產生移情,他的用意是希望觀眾能以客觀角度對戲的主題提出批評,進而達到改善社會的風氣,他的妻子也出演了他的知名戲劇《勇氣媽媽》而出名,這部片也有現代版本,主角是梅莉史翠普演的。當然也有別的知名劇作家提出不同的理論,有興趣歡迎問我。

    回覆刪除
  2. 我可以先舉手問這位應該是戲劇系的同學~~
    你是奕杰嗎?
    因為...我字裡行間都看過了
    還是找不到你的名字....

    函豫助教

    回覆刪除
  3. 先說聲sorry了,因為我沒發現可以打名字的選項,只好先用匿名。沒錯,我是奕杰(班上好像也只有我ㄧ個是戲劇系的-_-///)

    回覆刪除
  4. 哈哈不用sorry啦~~這麼客氣
    因為你提供的有關戲劇領域中的移情與疏離
    讓助教真的是受益良多!!!

    (這部份真的要待我慢慢消化啊~~
    而且剛剛是看到最後,卻發現沒有名字
    所以很想知道發言者是誰~~)

    函豫助教

    回覆刪除
  5. 其實在夏季學院我選的另外一堂課就是藝術鑑賞,所以我是早上上藝術鑑賞,下午才來上藝術概論,這兩堂課的同質率滿高的,所以其實我已經參觀過北美館跟當代館了(全賴藝術鑑賞課有資金補助我們去美術館)

    回覆刪除
  6. 為什麼我發的文消失了 QQ
    明天再重發 OTZ

    回覆刪除
  7. 我是郁婷:)
    我在讀這篇文章時,看到文章裡有一句主要討論公共藝術這塊大餅落入誰的手中,引文如下:
    "其實,以畫廊產業而言,公共藝術這塊原本讓藝術界垂涎的大餅,並沒有讓他們在其中得利,最大的獲利者,似乎是獨厚藝術家個人。其實,從整體的藝術市場的生態結構而言,藝術家最終仍須回歸到市場才是正軌,就如畫廊與畫家的經紀制度一般。"

    雖然不了解所謂藝術市場的生態結構為何,但我認為作者這段好像在說,如果直接發標給藝術家而讓藝廊賺不到錢,藝術界可能會衰弱下去。我個人不反對藝術作品投入市場,也不認為藝廊的存在是不必要的,但直接讓生產方賺得利潤,是一件不對的事嗎?藝術家回歸市場才是正軌嗎?普遍而言,台灣藝廊和藝術家彼此之間的權力關係又是如何的呢?


    不知道老師或助教的看法為何呢?

    回覆刪除
  8. Dear 郁婷~
    獨厚藝術家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因為討論的對象是公共藝術及畫廊產業~因此~整塊大餅便需要多分~不能只是獨吞~

    當然~生產方是要得到利益的~但相對給它展演空間.或是贊助者等人~也是需要利益才能生存下去~課堂上老師也有說過~一件藝術作品之所以為藝術~仍需要公開展演的!如果沒有這些空間及機會~對藝術家來說也是不利的!

    以上是我的想法^^

    回覆刪除
  9. 關於戲劇中的移情我也來分享一點.

    在古希臘,Aristotle已經對於那個時期的戲劇提出一套很完整的理論.他主張戲劇要能讓觀眾"恐懼且同情,"進而達到"cartharsis"心靈的昇華.像一個人進了劇院,看到裡面的主人公怎樣怎樣的慘,情緒隨情節起伏,但到最後這些情感要被消解掉,讓觀眾是能神清氣爽地走出劇院~這就要看作者的功力了

    其中的一些觀點對於後世的影響很大,藝術或文學方面都是

    台大外文 傅雲龍

    回覆刪除